11月1日下午,由西安交通大学7790必发集团官网主办的“丝绸之路青年学者秋季研讨会” 分论坛在创新港成功举办。德国科隆大学音乐学博士刘霞与英国女王大学口译学博士李璐分别作了学术报告。论坛由院长助理时渝轩副教授主持,MTI资深口译导师李雅丽副教授及部分MTI口译方向研究生参加了研讨会。

首场讲座中,刘霞博士以“德奥古典音乐跨文化接收史”为题,结合自身在中德音乐交流、德语艺术歌曲译介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展开分享。她聚焦两大核心研究:一是《野玫瑰》等德奥艺术歌曲在近代中国的译介与接受,提出“文学性-歌唱性-文化性”三维译配框架,指出当前译介中存在过度文学化、过度歌唱化或文化性缺失的问题;二是20世纪初至1949年莫扎特音乐在中国的接受史,揭示其传播主体从西方移民转向中国本土音乐家、传播路径经由上海向重庆扩散后再度回归上海、功能从精英身份符号转变为民族主义精神象征的演变脉络。她表示,未来将推动德奥古典音乐研究的跨学科合作与国际交流。

第二场讲座中,李璐博士以“译员的大脑在说话:从非流利看口译的认知负荷”为题作了分享。她结合眼动追踪数据指出,在交替传译中,笔记阅读是突出的认知负荷源,容易引发长时间的沉默停顿;而过度依赖笔记则会挤占深层语义加工所需精力,导致填充类停顿增多。她还发现,译员在查阅术语时更易出现音节延长与起始不当问题。她的研究不仅验证了口译中的非流利现象可作为认知负荷的“指示器”,为口译教学以及口译员的培养提供了借鉴。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中,李雅丽老师与李璐博士就该研究的教学应用价值展开探讨。李璐博士进一步阐述,该研究能够帮助口译专业学生识别并优化高负荷任务下的认知资源管理,从而有效提升口译输出的流畅性与准确性。

会议最后,时渝轩老师作总结发言。他表示,两位博士的报告具有跨学科特点,展现出二位青年学者突出的学术创新能力与潜力,期待她们能与学院继续保持交流,为学校的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图/文:张梦如、张梦圆
审核:吉乐、时渝轩